动态与观点

高校专利转化的奥秘

2021-12-21
浏览量
3832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教育部 国家知识产权局 科技部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典型经验的通知》,其中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3所高校的典型经验,被教育部点赞分享,供各单位结合实际学习参考。

  近年来,各地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大胆探索,形成切实有效的做法,积累了可参考借鉴的经验。笔者通过大数据,以2016年至2020年中国专利转让和许可中的发明专利为样本,选择其中让与人类型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近5年来高校和科研院所已转让、许可的发明专利的特点进行归纳,以期对后续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转化提供参考。

  专利许可更受青睐

  根据2020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国内有效专利实施率为55.4%,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效专利实施率明显低于企业,转让和许可分别仅有13.8%和38.0%。

  通过CNIPR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检索后发现,2016年至2020年,中国专利转让和许可涉及发明专利数量为58.8万件,涉及运营次数超过72万次。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权利人的专利(含合作申请)仅为10%左右,共涉及转让、许可次数合计为6.9万次。

  从整个规模和比例来看,高校和科研院所转让、许可的绝对数量和比例都不算太高。其中通过专利转让实施转化的比例仅为8.7%,对于非强制登记的专利许可形式实施专利转化的比例则高达28.2%。另外,从专利权人的类型来看,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独立申请人的转让、许可行为合计6.1万次,占比88.28%。可见,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而言,采用公开的专利许可方式是比较受青睐的转化方式。

  京浙苏三地高校表现突出

  从专利转让许可实施主体来看,2016年至2020年,浙江工业大学以1257件位列第一,TOP20的高校和科研院所5年间的转让许可次数都超过500次,活跃程度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转让许可的多以独立申请的专利为主,而清华大学运营的专利中有40%以上都是合作提交专利申请的。

  从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地区分布来看,TOP20中江苏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有8所,浙江地区有4所,北京地区有3所。可见,这2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几乎全部都坐落在相关重点城市区域,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从近5年高校发明专利转让许可情况来看,中国科学院系合计运营发明专利5490件,占到了这段时间高校和科研院所整体运营发明专利的8.4%。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其在专利转化上的提前布局。早在2016年7月,中国科学院就成立了独立的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并启动实施了“中国科学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该中心的目标是通过有限行政干预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在院层面建设知识产权集中管理和统一运营的平台。

  从地域分布来看,除了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的政策利好外,当地经济和本地高校多寡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转化活跃程度也有着天然的影响: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北京、山东、湖北、陕西等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专利转化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从专利转化目标地区来看,本地区内流转比例较高。经济越发达地区本地消化能力越强,如广东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运营有79.79%依然沉淀在本地区;而相对于陕西、辽宁等地本地流转率仅为45%左右,说明一半以上的专利成果都流向省外。

  受让人以企业为主

  从受让人类型来看,企业依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转化的重点对象,占比超过七成(如图所示)。但是还有超过20%的受让人停留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内部,一般通过转让或者许可给高校和科研院所关联机构或通过增加专利权利人的方式,对这些专利仍然有一定的把控。

image.png

高校院所发明专利的受让人分布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从近5年高校和科研院所转让许可的发明专利技术领域分布看,测量、计算机技术、电通信技术、电机电器装置、生物技术等领域相对活跃。其中测量相关技术占比超过10%,涉及专利近7000件,进一步对该领域发明专利分析可知,有60%左右通过转让或许可的方式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到了企业,低于整体的70%的比例。可见不同的领域在专利转化的开放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异。

  授权后两年内为高峰期

  数据显示,授权当年以及授权2年以内的专利转让许可行为最为活跃,近5年的运营次数超过3万次。值得关注的是,有很多转让许可行为发生的时候,相关专利申请尚在审理中,这类转让许可累计超过了1万次。获得专利权2年内和未获得授权即转化的专利合计占到近5年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明专利转让许可行为整体的63.05%。

  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未获得授权就已转让和许可的为1.0446万件专利申请。截止到2021年9月,这些专利申请中最终获得授权且仍在有效状态的占比为40.55%,依然在审的占比为35.22%。

  另外,笔者检索发现,有21.69%的专利申请在转让许可行为发生后最终被驳回申请,并未被成功获得专利授权。对比近5年高校和科研院所转让许可的发明专利的整体数据可知,目前处于无效状态的占比为10.61%,涉及专利数量近7000件。可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在转化以后的维持情况也值得进一步跟踪和关注。

  做好研判盘活专利

   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校专利质量并促进转化运用?笔者建议,在进行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转化前,首先对区域情况进行研判,包括但不限于对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情况、特色产业分布、园区企业情况、知识产权运营城市地区情况、知识产权相关政策、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等进行全面考量。其次要对高校和科研院所自身情况进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特色、是否有专门的知识产权运营管理部门、专利保有量情况、以往专利运营经验等。再次,要对单件专利的价值进行预判,例如采用多维度进行评估等。同时,适时组织专家对高校试点工作进行督导,督促高校对试点中发现的问题和偏差,及时予以解决和纠正,对试点经验和成效加强推广应用,并在适当范围内宣传普及。